1、在起初施工中發現,在樓板與發泡水泥的分界面上(發泡水泥的下部)有10~15mm厚度的水泥是沒有“泡”的,基本上是實水泥漿;將已經計算好的料漿打樓層地面后,結果發現打出來的絕熱層厚度不夠;在試模中,300kg/m3、350kg/m3密度的試塊能順利地打出,但在施工中350kg/m3密度以下密度的發泡水泥層卻難以實現,也就是說打出的發泡水泥的密度總是偏高。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由于發泡劑本身特點,發泡劑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表面有很強張力的微“泡”泡體,在一定壓力下打入水泥漿體后,形成泡沫混凝土漿料。如果沒有施工防水這一道工序,混凝土構成的樓板具有很強的吸水性,當發泡水泥漿體接觸到樓板時,在短時間內樓板就可以將發泡水泥漿體中的大量水分吸走,以至于靠近樓板的發泡水泥漿體中的大量“泡體”破裂,使發泡水泥漿體還原為實水泥漿體。用水澆將樓板澆濕的方法雖然可以減少和緩解發泡水泥漿體還原為實水泥漿體,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受氣候和人為因素影響非常大,所形成的產品質量極不穩定,過多的澆水還會在積水區域形成“空鼓”,是不宜寫進國家和行業規程與標準的方法。
2、樓面本身沒有進行清理,留下粉塵和一定積水,或者是剛施工完畢,泡沫混凝土沒有完成硬化,一場大雨下來,雨水沒及時排走,雨水浸泡未來得及硬化的泡沫混凝土也有一定影響(要知道泡沫混凝土密度遠比水的密度小得多)。
3、如果屋面采用倒置施工工序,先做防水工序,聚氨酯防水涂料、鋁箔面防水卷材對泡沫混凝土粘附力要比水泥基JS聚合物涂料、丙綸/絳綸防水卷材要差一些。